時間 :
2024-12-02 18:31:21
本文作者:外貿網站建設專家
點擊:25次
本文有3615個文字,大小約為15KB,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
原文標題:如何快速自檢出海網站SEO優化水平(附CheckList)
當我們準備做出海SEO優化時,首要任務是對自己網站進行全面的SEO自檢,深入了解網站當前的SEO狀況。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信息,我們才能識別并解決存在的問題,進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SEO策略和行動計劃。
要想進行網站SEO自檢,我們可以借助一些現有SEO檢測工具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檢測工具:AITDK - 一個中國開發者開發的免費瀏覽器插件,可以利用插件方式進行On-Page SEO檢查Google Search Console - 谷歌提供的搜索引擎后臺,可以進行一些基本的SEO檢查Pagespeed Test工具 - 谷歌提供的免費進行網站性能等指標檢查的工具SEMrush - 另外一個常用的綜合SEO檢測工具SEO檢測的方法不唯一,以下是QuickCreator為大家整理的一個SEO檢查Checklist:出海做SEO,首先要檢查的就是自己的網站是否默認采用 HTTPS。確保整個網站都啟用了 HTTPS,這是做 SEO 的基礎性工作。檢查 HTTPS 是否啟用的方法非常簡單:在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你的域名。此時,瀏覽器應自動跳轉到 HTTPS 地址,并在地址欄顯示一個鎖形圖標。例如,在 Chrome 瀏覽器中,輸入 http://quickcreator.io時,會自動轉為 HTTPS 鏈接。點擊地址欄旁邊的鎖形圖標,瀏覽器會顯示 "Connection is secure"(鏈接是安全的),表示網站使用了加密連接。如果網站不采用HTTPS訪問,用戶與網站之間的數據傳輸是未加密的,這意味著敏感信息(如登錄憑據、信用卡信息、個人數據等)可能被黑客截獲和竊取。Google已經將HTTPS作為排名基本因素之一。不采用HTTPS的網站會在搜索結果中排名較低,從而影響網站的可見性和流量。想要開展SEO工作,首先就需要了解自己網站從搜索引擎帶來了多少自然流量。所謂自然流量,是指用戶通過搜索引擎搜索發現了網站的內容,并且點擊進入到網站的流量。檢查網站的自然流量,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。利用Google Search Console檢查網站自然流量
有很多工具可以用來檢查網站流量,而要查看自己網站的自然流量,最方便的工具之一就是 Google Search Console。其對所有用戶免費開放,開通條件也很簡單:只需擁有一個 Gmail 賬號,并且能夠管理自己網站的域名服務,添加相應的驗證記錄即可完成域名驗證。(1)訪問https://console.google.com(3)點擊Add property,去增加一個域名通常來講,建議采用左邊的網域驗證,輸入根域名,比如 quickcreator.net,然后點擊CONTINUE在這個頁面,Google Search Console 提供了兩種驗證方式。第一種是通過 TXT 記錄驗證,具體操作是:在域名服務器上添加一條 TXT 記錄,然后將以 google-site-verification開頭的字符串復制并粘貼到該 TXT 記錄中。這種方法需要你在域名服務器中添加一條 CNAME 記錄,并按照要求將指定的字符串復制到 CNAME 記錄中。完成后,點擊 VERIFY 即可進行驗證。需要注意的是,域名服務器的變更可能需要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才能生效,因此如果驗證未成功,可以稍等一會兒再回來檢查驗證結果。一旦域名驗證通過,記得提交網站的 sitemap,這樣就可以通過 Google Search Console 查看網站的自然流量數據。開通 Google Search Console 后,你將能查看自己網站的自然流量。通常,Google Search Console 能顯示從開通日起至過去 16 個月的數據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這個時間范圍是基于你首次開通 Google Search Console 并提交 sitemap 的時間,所以只能查看從開通那天開始的數據。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 中,選擇你的域名,點擊 Search Results,即可查看網站的自然流量情況。在Google Search Console,我們可以按照搜索詞、頁面、國家、設備等維度查看展示、點擊、點擊率(CTR)以及排名位置。除了利用Google Search Console,我們還可以用AITDK瀏覽器插件來分析網站的搜索流量。相較于Google Search Console,AITDK能夠提供的自然搜索數據比較有限,而且因為是基于第三方API提供的數據,準確度也會有差別。想要使用AITDK,首先需要安裝AITDK插件,到Chrome插件市場搜索AITDK,就可以直接安裝。在瀏覽器中打開自己的網站,然后打開AITDK瀏覽器插件,點擊Traffic,就可以查看網站的流量:我們可以看到,網站上個月流量是111.8K,其中搜索引擎的流量占比54.14%,有61K流量來自于搜索引擎。對于我們自己的網站,了解網頁的收錄和索引情況非常重要。雖然市面上有許多工具可以提供網頁收錄和索引的情況,比如 Screaming Frog、Ahrefs 等,但最直接且免費的工具還是 Google 提供的 Google Search Console。利用Google Search Console查看網頁收錄和索引情況進入Google Search Console,點擊Pages,可以查看網站的所有頁面的收錄情況:其中,綠色表示已經被收錄和檢索的頁面數量,灰色代表未必收錄的頁面。對于未被收錄的頁面,Google Search Console也會給出為何未被收錄原因:(1)Crawld - currently not indexed 處于這種狀態的頁面是已經被谷歌爬蟲抓取,但由于某些原因尚未被索引。通常,這類頁面可能是谷歌雖然已爬取,但還未完成索引過程。另一種可能性是頁面的質量或競爭度較低,導致谷歌決定不索引該頁面。在這種情況下,可以通過點擊頁面,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*中重新驗證,看看是否能減少未收錄的頁面數量。此外,Google Search Console 有時會出現數據不一致的情況,某些頁面看似未被收錄,實際上可能已經被索引。你可以通過在谷歌搜索框中輸入 site:網址來驗證(想要驗證的url地址)該頁面是否已被收錄。(2)Alternate page with proper canonical tag當前頁面被認為是被谷歌已經收錄索引的頁面的重復頁面,因此谷歌選擇收錄了原始頁面。遇到這種情況可以不用去做任何操作。因為網站的robots.txt文件中有不允許Google爬蟲爬取的設置,因此谷歌爬蟲不爬取相關頁面。我們可以通過查看robots.txt來檢查和修復相關問題。(4)Duplicate without user-selected canonical當前頁面與其他頁面重復,但未指定原始頁面。谷歌選擇了另一個頁面作為該頁面的 **canonical** 頁面,因此當前頁面不會被收錄。通常,這個錯誤意味著該頁面缺少 canonical標簽,導致谷歌將另一個頁面視為重復內容并收錄。因此,一般情況下無需過度擔心。如果希望確保當前頁面被收錄,可以在頁面中添加正確的 canonical 標簽,指向原始頁面的 URL。頁面因某些原因不存在并返回 404 錯誤。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谷歌在抓取其他頁面時,發現該頁面包含一個指向不存在頁面的鏈接;或者是曾經在 Sitemap 中存在的頁面由于某些原因被刪除或從服務器移除,導致谷歌抓取時返回了 404 錯誤。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將404頁面進行跳轉到一個更友好的頁面來進行處理。當前頁面不是原始頁面,被重定向到了另外一個頁面。這種情況通常不需要額外處理。當訪問的頁面返回 5xx 服務端發生錯誤,通常首先需要檢查該頁面是否能正常訪問。如果確認頁面確實返回 5xx 錯誤,則需要聯系服務端團隊修復相關問題。如果頁面可以正常訪問且沒有錯誤,可能是偶發性的服務器問題,此時可以忽略。(8)Excluded by noindex tag頁面因為noindex標簽設置而不被索引,遇到這種錯誤可以查看頁面是否有noindex標簽。比如:可以去掉noindex標簽,然后在Google Search Console中重新inspect,看看網頁是否能被收錄和索引。(9)Blocked due to access forbidden (403)這種錯誤通常代表訪問頁面需要提供登陸驗證信息,而爬蟲是不能提供登陸驗證信息,所以會收到403錯誤。這種頁面通常來講是我們業務頁面,不希望爬蟲能爬取,所以不用去處理。(10)Duplicate, Google chose different canonical than user當前頁面被設置為原始頁面,但谷歌卻選擇了另一個頁面作為原始頁面。通常,這可能是由于當前頁面的 canonical 設置存在問題,導致谷歌收錄的頁面與 canonical 指定的頁面不一致。解決方法是檢查當前頁面的 canonical 設置是否與頁面 URL 一致,如果一致,則無需進一步處理。自2016年以來,谷歌將移動端優化作為衡量網站優化的重要標準。如果一個網站沒有進行移動端優化,谷歌將不會收錄該網站。要檢查一個網站是否進行了移動端優化,可以使用谷歌提供的 PageSpeed Insights 工具。操作步驟如下:(1)訪問 [https://pagespeed.web.dev/](2)輸入框中輸入網站地址,例如 [https://quickcreator.io](3)點擊 **Analyze**,即可查看網站在移動端的優化效果。測試之后,Pagespeed Test會給出修改的建議,我們可以按照修改建議進行修改。通常來講,對于移動端優化和適配,需要做如下的工作:- 采用響應式設計,讓內容能夠適配到移動端,如果使用WordPress等CMS系統,需要選擇能適配移動端的主題。
- 創建適合移動端閱讀的內容,比如句子不要太長、CTA的按鈕要適合在移動端點擊等等
網站的核心性能指標對于SEO優化非常重要,谷歌搜索引擎也一直非常重視網站的性能;比如今年谷歌就正式引入了一個新的性能指標INP(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)。如果自己的網站積累了比較多的用戶訪問數據,就可以在Google Search Console去檢查網站的Core Web Vitals:同樣的,也可以用Pagespeed test工具來檢測網站的Core web vitals:對應的,Pagespeed Test會給出一些優化建議:通常來講,要優化網站的Core web vitals,需要做如下幾個工作:- 對自己的HTML頁面做精簡,去掉不必要的內容。因為HTML
- 壓縮css, javascript代碼,通常來講一個頁面會包含css和javascript代碼,需要對這些引用的代碼進行壓縮
網站地圖是提交給搜索引擎的文件,用于幫助搜索引擎更高效地爬取我們網站的頁面。里面會列出網站的所有頁面、更新頻率和優先級。確保網站地圖正確無誤,可以幫助網站頁面更快地被搜索引擎收錄。要檢查網站地圖,首先需要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 提交網站地圖。提交方法如下:點擊 Sitemaps后,將網站地圖的完整路徑(包括文件名)填寫到 Sitemap URL中,然后點擊 SUBMIT提交。通常,網站地圖的 URL 形式為:`https://quickcreator.io/sitemap.xml`。提交網站地圖后,如果格式正確,您將在 Submitted sitemaps部分看到狀態為 Success。此外,每次訪問 Sitemaps頁面時,還可以看到網站地圖的最新讀取時間、已發現的頁面數量等信息。這樣可以確保你的網站地圖被正確提交并被搜索引擎有效讀取。對頁面的 On-Page SEO進行檢查,一直是 SEO 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。對于每個已被收錄的頁面,必須確保其 On-Page SEO遵循最佳實踐。我們可以使用 AITDK 工具來檢查頁面的 On-Page SEO,確保頁面符合 SEO 的優化標準。在訪問頁面時,只需打開 AITDK即可進行檢查。每個頁面要有一個包含關鍵詞的Title,以及容易讓用戶點擊的包含關鍵詞的Description,并且要正確設置Caninical。在 SEO issues中,工具會列出常見的 On-Page SEO問題,并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使用不同的顏色進行標示。通常來說,優化良好的頁面應該具備以下特點:- 頁面應當只有一個 H1標簽,且 H1中應包含核心關鍵詞;- 頁面應當設置 social media tags,以便在社交平臺上更好地展示;- 多語言頁面應添加 hreflang標簽,確保正確的語言和地區版本顯示給用戶。此外,一個經過良好 SEO優化的頁面,還應當包含便于搜索引擎爬取和解析的 Schema markup數據,也就是 Structured Data,以幫助提升頁面在搜索結果中的表現和可見度。在進行內容創作或頁面構建時,我們通常會使用 內鏈(internal links)和 外鏈(external links)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一些頁面可能被刪除,或者外部鏈接的目標頁面發生變化,導致鏈接失效。這時,頁面中的失效鏈接就會影響用戶體驗,并可能影響網站的SEO表現。因此,定期檢查頁面的鏈接狀況,及時發現并修復失效鏈接,是非常重要的。為了進行鏈接檢查,我們可以使用工具如 Ahrefs或 Screaming Frog,通過爬取和解析網頁,快速識別并定位損壞的鏈接。在日常SEO運營中,查詢自己與競品關鍵詞的差異是SEO運營檢查的一個重要工作。我們可以利用SEMrush工具來檢查多個域名之間的搜索詞差異。在SEMrush中,點擊Keyword Gap,輸入自己域名與競品域名,即可進行對比:點擊missing,也可以找到競品有,但是自己沒有的搜索詞:這樣就可以找到適合去進行SEO內容創作的搜索詞了。結合本文列出的9項自檢內容,是日常做SEO工作需要做的基礎檢查工作,在SEO內容工作開展的同事,須確保通過這些檢查可以讓我們的SEO遵循正確的執行路徑,從而提高SEO的效果。感謝你看完本篇文章,為了幫助大家更快速準確的檢查網站,QuickCreator現推出預約診斷服務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預約。
本文來源:http://www.kyotomoriagedaisakusen.com/seo/279.html
版權聲明:本文為向前網絡工作室,未經站長允許不得轉載。